本會出版品

  •    叢書系列
  •    飲食手冊
  •    照護手冊
  •    資源手冊
  •    疾病單張
  •    方案單張
  •    廣播系列
  •    螢火蟲故事島
  •    會訊
  •    年報

編號:

日期:2024.12.17

Cornelia de Lange氏症候群

苦心照顧數十載 擔憂愛子未來人生
  「咦?孩子的前囪門怎麼比較長?生殖器的位置也不太對。」當煒朝出生時,醫師和爸爸媽媽都對煒朝的狀況感到不解與奇怪,看著身型嬌小、與他人不一樣的孩子,煒朝父母想著,不管這孩子如何,都是自己的,下定決心更要細心呵護至平安長大。
  然而,照顧煒朝卻沒想像中的容易,在媽媽帶著煒朝回家後,發現煒朝即便是餓了,也是如幼貓般的發出短暫嗚嗚聲,又因為煒朝的肌力不足,因此連喝奶都費勁,看著孩子一天天變瘦,媽媽決定要比以往更多餐的餵食,透過半灌半餵的方式,煒朝的體重終於開始慢慢加重。
  此外媽媽也發現,煒朝聽力不太敏銳,需要比一般聲量再大,煒朝才會看向他們;孩子也有獨特的面容,像是:頭圍較小、一字眉,但爸媽當時並未多想。為了煒朝健康成長,媽媽幾乎將所有方式都試過了,復健、針灸、療育課,長期的奔波醫院與診所,雖然對孩子的狀況仍抱有諸多疑惑,但也顧不上深究原因,直至煒朝6歲左右,醫師建議進行基因檢測,才確認煒朝是Cornelia de Lange氏症候群。
  考驗依舊接踵而至,煒朝在7歲時突發癲癇症狀,嚇得一家人趕緊送醫,媽媽回想起這段經歷,依舊是感到害怕不已。又因為煒朝有智能障礙,自理部份較為困難,媽媽也因此在選擇學校的部份下足功夫,積極打聽各校資訊,力求讓煒朝能快樂學習外,也能學會自我照顧。原想著一切順利,但現實依舊事與願違,受限於能力,煒朝仍需仰賴他人照顧。當煒朝成年後,媽媽發現自己體力大不如前,總擔心煒朝的未來,於是開始積極尋找機構接手照顧,然而當煒朝終於入住,媽媽又萬分擔心寶貝兒子是否吃飽、穿暖。就在某次煒朝在機構中受傷後,無比憂慮的媽媽決心把煒朝接回家,想著:「再多照顧一段時間吧!自己也還沒到走不動的地步。」於是,這一照顧又是十年光陰。
  現在29歲的煒朝仍如2歲稚兒,許多事情還是需要他人協助,媽媽苦笑道自己年歲漸增,已漸漸力不從心,又開始找尋機構了。雖然萬般不捨,但機構有專業人員提供好的照顧,讓煒朝有好的生活品質,句句間,均是一位媽媽對孩子永遠的愛護之心。

認識罕見遺傳疾病系列(一四O)
  Cornelia de Lange氏症候群患者的典型臉部特徵包括一字粗眉、濃密長睫毛、前額後枕低髮際線、塌鼻樑、短而上翹的鼻子、平滑長人中、薄上唇、下垂嘴角、低位耳、小而寬的牙齒。這獨特的臉部特徵是CdLS最明顯的表現,還伴隨先天性多重異常疾病,生長遲緩、矮小、頭圍小、肢體異常、智能障礙、自閉症樣行為和多毛症。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胃食道逆流、聽力缺損、癲癇、先天性心臟病和眼部問題,病情嚴重程度不一。
  文獻估計CdLS的盛行率為1/100,000至1/10,000,已知7個基因與其相關,這些基因影響黏連蛋白(Cohesin protein)的結構或功能。黏連蛋白在細胞分裂中調節遺傳物質的表現、修復和重組。當這些基因發生變異,基因調控受影響,導致CdLS臨床症狀。超過一半的CdLS患者為NIPBL基因變異,部分患者原因尚不明。

  大多數CdLS患者為偶發性,無家族病史,親代遺傳的情況罕見。極少數案例由親代輕微症狀或生殖細胞鑲嵌型(精子或卵子變異)引起。產前檢查可透過高層次超音波監測胎兒生長、肢體與器官發育,若家族中有已知致病變異點位,可通過絨毛膜取樣或羊膜穿刺做點位變異確認。
  CdLS無法治癒,主要以症狀和支持性治療為主。早期依臨床症狀如餵食問題、聽力缺損、先天性心臟病等進行監測,並由醫療團隊評估與照護。發展遲緩與智能障礙可通過早期療育改善動作、溝通技巧(如溝通輔具、手語)和社交適應,越早介入幫助越多。CdLS患者壽命通常不受影響,但需留意呼吸困難、癲癇等併發症,預後取決於併發症的嚴重程度和治療效果。

Cornelia de Lange氏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