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擴大體驗參與 地板滾球合宿訓練新嘗試
Mar.03, 2025
在罕病的領域裡,直接服務人員站在第一線為病友家庭服務,除了提供各項服務、辦理各項活動外,也要傾聽病家心聲,為其舒緩壓力。然而長期忙碌的助人工作者們,也有疲憊不堪的時候,也有情緒滿溢承受不住的時刻。在照顧他人的同時,是否我們更應該先學會關愛自己,自我覺察並適時地自我照顧一下呢?罕見家園特別在這歲末年終時刻,為第一線的服務同仁於12/1~2日安排了一場【正念自我照顧工作坊】,期望透過正念減壓課程的特殊魔力,讓忙碌的助人工作者好好省視自我一下。來自北中南辦的罕病直接服務人員與相關罕病團體幹部共23位學員參與,第一天由Michelle老師帶領,透過學員彼此介紹了解對課程的期待後,老師安排了很多靜心與自我慈悲的練習,首先就是讓大家思考:遇到困難時,我們都是如何陪伴朋友的?下一步也想想自己遇到困難又會怎麼對待自己?於是好多學員都驚訝地發現原來我們對待朋友往往比較寬容溫柔,但對待自己時卻相對嚴厲許多,『原來我們應該善待自己就像善待朋友那般』這就是自我慈悲的第一步。
老師說要教我們如何「走路」,大家都很訝異,走路不就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嗎?老師帶著大家站在廣場,要我們學習「慢慢走,一步步走,很慢很慢的走」,後來學員分享『當下我才發現我不會走路了!』『原來我平常腳步是這麼快,要求我慢下來時我卻突然不知道怎麼把腳放下去,還差點跌倒!』接著老師繼續下指令,要我們更自由自在地走動,大家開始輕鬆緩慢地走到各處去享受獨處的時刻。讓我們原本匆忙躁動的心,不知不覺沉穩許多……接著我們慢慢進入課程的核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練習自我慈悲?」,老師要學員閉上眼睛,用輕鬆自在的姿勢,靜靜聽著老師的口令,內心慢慢地平靜下來,放鬆身體、意識當下的情緒與波動、輕輕摸摸身體平穩呼吸,感受自我觸摸帶來的溫暖與安定,感受當下自己的情緒與靜心歷程,最後每個人都為自己寫下一封慈悲的信,帶給自己輕柔的撫慰。
第二天則是由劉益宏醫師帶大家直擊內心的脆弱面。一開始劉醫師就破題要我們思考慈悲的意涵,慈悲是要有非常大的力量與勇氣才能做到的,慈悲是要能承受巨大的痛苦。但我們往往都莫名承受了「第二把劍」,把不該加諸在我們身上的痛苦去承接在自己身上,『自我批判』會帶來更多莫名的痛苦,那何不試著用溫暖關懷的口氣安撫自己?在劉醫師引導下學員們嘗試為那莫名的情緒命名、定義並覺察到身體也在承受,最後試著用平常心安撫,安撫那個內心底的朋友,相信這是每個人必經之路,每個人有他自己需要承受的議題,而我們不該是那個代罪羔羊,但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去幫助他。最後,劉醫師要求學員思考自己的核心價值,這關乎於自己足不足夠認識自己。學員分享這個核心價值的練習就像是在為兩天的課程做個總結,讓你回想到自己的初心,面臨的壓力與困境,如何克服障礙去實現,最後與自己訂下一個約定。透過這個練習更能堅定助人工作的信念,也更能回歸初心,知道自己努力體現了自我核心價值,即便遭遇挫折也只是一段必經之路。
兩天的課程中還穿插了罕見職人馨慧老師帶著大夥一同下農地去體驗播種、整理花卉植物、採收桂花與洛神花,帶來滿滿收成喜悅與成就感。農場的蔬菜與當地盛產的水果亦成為我們餐桌上的佳餚,第一晚我們用新鮮的蔬菜融入火鍋並搭配薑母鴨,在寒冷的冬天享受著暖意。第二天則製作成生菜沙拉,搭配PIZZA與炸雞,讓學員開心地享受不一樣的異國料理。冠如執行長則是用家園的桂花蜜為大家沖泡桂花飲,還有洛神花與中藥材特調一鍋洛神花茶,讓學員在兩天的研習裡,可以充分放鬆與自在。最終我們用滿滿的收穫相約定,正念慈悲必要落實在生活中,回到工作崗位後好好善用正念的力量,在生活中實踐它,並做好自我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