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才藝培訓進階班 全台病友切磋交流
Aug.04, 2025
早期療育服務的目標,是協助發展遲緩或身心障礙孩子在關鍵成長階段獲得適切刺激與支持。服務形式主要分為團體與個別兩種,各有其價值與功能:其中【團體課程】強調孩子與同儕間的互動,在遊戲中學習等待、模仿、合作,適合具有一定溝通或動作能力的孩童。至於【個別課程】則依孩子的身心狀況與發展階段量身設計,針對感覺統合、動作計劃、情緒調節等核心能力進行密集訓練,更適合重度、多重障礙等需要精細支持的孩子。
對某些孩子而言,團體課程可能太快、太複雜;而個別的形式,像是量身訂做可以依個案狀況、節奏進行課程。家園在2023年起正式推動感動知動課程,除了藉由團體課程讓多數的孩子一塊互動學習外,更非常重視個別的指導協助,藉由一對一的課程,讓需要更多協助的孩子能夠獲得更完整的服務。
在白屋多感官教室,我們迎來了一對特別的雙胞胎兄弟,診斷為「碳水化合缺乏醣蛋白症候群」,屬於重度身心障礙。他們幾乎無法自主移動也無口語,也少有主動的社會互動。兄弟倆由母親與外婆固定陪同,全勤出席,風雨無阻。每次課前,照顧者總是熟練地幫兄弟穿戴輔具、調整姿勢、安撫情緒;下課後,即使孩子哭累、汗濕全身,她們也耐心替他們擦拭、抱起,細細觀察身體反應。過程中,即使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媽媽與外婆從未放棄,而是默默站在一旁陪伴,相信這些看似微小的刺激、這些反覆的練習,會慢慢改變些什麼。
感覺統合課程中,孩子的肌肉張力低、身體軀幹控制弱,常常只是趴在治療球上維持幾分鐘,就已是極大的挑戰。過程中,他們會哭、會流汗,但也會慢慢有些回應:不那麼排斥被碰觸、開始注視燈光、感受聲音,甚至慢慢可以維持一點點動作的穩定。這是一趟雙胞胎兄弟的身體覺得旅程,我們選擇一旁持續給予陪伴與協助。
這對兄弟可能不會說話,也還無法自己翻身,但他們在感官課程中的每一次睜眼、每一次不再哭泣、每一次多撐幾秒的動作,就是在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學習、回應這個世界。我們感佩在身後始終不放棄的照顧者,他們的辛苦、他們的等待、他們的一次次出席,就是這段旅程最重要的支撐。進步,也許不是跑得比誰快,而是有人陪著,一點一滴走出自己的步伐。